看到別的國家轉虧為盈感觸良多,何時我政府才能做到?


2005年八月有李紀珠部落格的文章:預算赤字改善了嗎?現在2010赤字如何呢?


摘錄自李紀珠文章


就支出面而言,表面上看來雖有減少,但其實很多細項,尤其是持續性經常部門的預算項目,都已被移轉至特別預算項目之下,這種行為,其實是違反了預算法的規範。預算法明文規定,只有符合下面四個條件之一的情況,政府支出才得以編列至特別預算之下,其為(1)國防緊急措施或戰爭、(2)國家經濟重大變故、(3)重大災變,及(4)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以政府擴大公共支出的5年5,000億元預算,或是6,108億元國防軍購案預算來說,這些預算中的許多項目屬於年度正常預算,應該編列在一般資本支出項目下,而非編在特別預算項下。但政府將這些預算編在特別預算下,所以,就算是總預算赤字控制在2,000億元內的目標達到,也是表面上達到,實質上,政府財政赤字的黑洞仍在持續擴大中。



事實上,IMF已對我國財政惡化提出警語,而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耳已經四度調降我國政府的債信評等,調降的主因非債務存量過高,而是政府債務累積速度太快,以及政府財政數字透明度惡化所致。原因則在於,我們把很多支出排除在預算法之外,再用特別預算的方式去處理,另外,我們也隱藏很多債務及特種基金虧損,這些虧損也未真實表達。過去,政府在負債方面已讓人質疑,現在連預算方面也都來操作,這對國家長期經濟發展其實是非常不利的。


 



稅、環盟批馬 敗壞財政 減碳不力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1/01 04:11


 


 


留著資料,以免被刪掉


外交部


 匈國於2004年5月正式加入歐盟,雖每年自歐盟獲得鉅額補助,惟預算與貿易赤字不斷增加,歐盟並要求匈國必須將預算赤字控制國內生產毛額(GDP)3%以下,方具備採用歐元之資格。為達成此一目標,匈總理Gyurcsany於選後立即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稅、中央政府大幅裁員、提高電價及瓦斯價格等。此外,G總理曾於內部講話中承認社會黨未將經濟現況誠實告知選民,方可贏得國會大選。上述訊息自2006年9月披露以來,立即引出群情大譁,反對黨多次舉行示威活動,要求G總理下台負責,甚至曾發生群眾暴動,惟皆獲得控制。然而總理承認說謊仍造成民眾極大反彈,在2006年10月1日所舉行之地方選舉中,反對陣營(青民黨與基督民主人民黨)大勝,得票率為53%,執政聯盟僅獲38%,在匈國23個主要城市中,反對黨贏得19席;另在全匈19個郡當中,反對黨在18個郡獲勝。G總理為鞏固其政權,同年10月6日主動提出議案請國會對其領導之政府進行信任投票,結果執政聯盟議員一致投下信任票,故G總理成功度過此次風暴。2008年4月G總理因健保問題撤換自由民主聯盟黨籍之衛生部長,引爆該黨強烈反彈,並自5月1日起退出執政聯盟,使社會黨成為一少數執政黨。新任總理為Gordon Bajnai


芬蘭國土南北長達1,100公里,東西最寬約540公里,最窄處為200公里;全境75%陸地為森林所覆蓋,僅約6%為可耕地。芬蘭地勢緩坦,全境計有18萬8千多座湖泊、17萬9千多座島嶼,水域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約10%,此種特殊地理景觀令其素有「千湖國」之美譽。芬蘭政府2008年之總預算約為425億歐元(約合560億美元),其中以社會事務暨衛生部之預算佔22%為最多,其次是國債利息及支付佔17.5%,財政佔15%,教育佔14%,國防佔5%,外交佔2%。芬蘭由於社會福利之支出浩繁,形成龐大之財政負擔,失業率曾於1990年代末期高達20%,2001年之後雖逐漸下降至8%,2008年為6.4%,然相對支出之失業救濟及醫療安養經費亦頗高。芬蘭國家舉債雖高達2,712億美元,然因外匯準備達93億美元,且芬人安定守己、財政金融穩健。故綜合而言,芬蘭整體社會福利與醫護水準優良,人民誠實納稅率頗高,相關社會福利制度依然維持良好運作於不輟;歐盟(EU)執委會及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多次讚譽芬蘭政府持守穩健之財政收支平衡政策,不僅多年來已無預算赤字情況,還可逐步規劃以年度財政盈餘清償前所累積之政府債務。


 






國旗

國名(英文)

國慶日

加入聯合國日期

語言

首都

面積

地理位置

人口

宗教

幣制

政治制度

匯率

電壓

主要媒體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

國會

內閣

司法機關

元首

外交部長

主要政黨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

社會概況

財政收支

輸出總值(美元)

輸入總值(美元)

主要輸出項目

主要輸入項目

主要出口國

主要進口國

我對該國輸出(美元)

我自該國輸入(美元)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

對外政策

與各國關係

外交關係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

簽證資訊

時差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國旗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1月 26日
澳洲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10月24日加入聯合國。
英語
澳洲首都坎培拉(Canberra)
7,713,000 (台灣之214.25倍)
位於太平洋西南方,南半球南緯104度41分至43度39分;東經113度9分至153度39分之間。
2,026.4萬人
基督教、天主教及英國國教
澳元(Australian Dollar, A$)
君主立憲、責任內閣制
1澳幣約為0.67美元(2008年12月匯率)
220 伏特,電器插頭為八字型三孔
報紙: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及澳洲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為全國性報紙。廣播及電視台:澳洲廣播公司(ABC)及特別服務廣播電視台(SBS)。
澳洲於十七世紀中葉為荷蘭人發現,1788年英國海軍菲利浦(Arthur Phillip)船長率領艦隊正式以英王喬治三世之名登陸澳洲,並將之納入英國殖民地版圖。十九世紀澳洲劃分成六個殖民地並分別成立自治政府,1901年該六個自治政府組成澳大利亞聯邦宣佈獨立並制定聯邦憲法,賦予聯邦政府最高行政權力,以英王為國家元首,英王任命之總督在名義上仍享有最高之權力,澳洲現仍為大英國協之一員。
由參、眾兩院組成,參議員共七十六人,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選一半議席,眾議院共有一五○人,任期三年,總理得提請總督同意解散國會並提前舉行大選。
總理Kevin Rudd;副總理兼教育及勞資關係部長Julie Gillard;財政部長Wayne Swan;貿易部長Simon Crean;國防部長Joel Fitzgibbon;外交部長Stephen Smith等計30餘名閣員。
澳洲司法為英美法體系,聯邦法院體系採三審制:澳洲高等法院(High Court of Australia)為最高法院;聯邦首席大法官(the Chief Justice)及其他六位大法官由聯邦政府提名並由總督指派。各州法院採三審制: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為各州最高法院;惟坎培拉及北領地採二審制。
澳洲為大英國協成員,奉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元首,聯邦總督由總理建請英國女王同意任命。
Stephen Smith
工黨(Australian Labor Party)、自由黨(Liberal Party)、國家黨(The Nationals)
澳洲聯邦國會於2007年11月24日舉行大選,選舉結果由陸克文(Kevin M. Rudd)領導之澳洲工黨(The Australian Labor Party)以囊括53.4%之選票擊敗執政長達11年半之「自由黨-國家黨」執政聯盟(Coalition Party),重新取得執政地位。
澳洲係多元文化之社會,包括原住民與來自全球超過一百六十個國家之移民,目前90%以上人口為白人,原住民約為1.7%。澳洲人民多屬歐洲移民,守法觀念良好,澳洲政府實施優厚社會福利,使得社會秩序穩定。七○年代以來澳洲移民之門大開,兼容不少亞太及中東移民,塑造一多元文化社會。各族文化背景雖大不相同,惟衝突暴力事件並不多見,整體治安亦甚為良善。澳洲對於退休、殘障、患病、失業、單親等人士均提供優渥福利,政府則以稅收挹注。
聯邦政府自1997年起將預算赤字轉為盈餘,2006-07年度財政預算年度計有130多億澳元盈餘。
1,680億美元(2007)
1,878億美元 (2007)
金屬礦及其碎屑、煤、非鐵金屬、石油及其製品、肉類及調製品、穀物、
汽車、石油及其製品、事務機器及電腦、電訊及錄音設備、電動機器及設備
日本、美國、韓國、中國大陸、紐西蘭、台灣、新加坡、英國、香港、印尼
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德國、英國、紐西蘭、韓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
59億美元(2007)
43億美元(2007)
澳洲貿易委員會 (Austrade)、澳洲商工總會 (ACCI)、澳洲工業集團(AIG)
由於地理位置與貿易策略上的取向,亞太地區始終是澳洲外交政策的重心。澳洲亦留心亞太地區以外的情勢,在解決全球經濟、社會及戰略問題的各項發展上,扮演活躍的角色。澳洲外交政策基本上有兩大方向:其一重視澳、美關係;其二藉經貿互動促進與亞太地區之關係。
澳洲為延續重視亞太地區之一貫政策,於2003年第二次公佈之外交政策白皮書中,指出美國為世界唯一強國及為澳洲最重要盟邦外,亦強調與亞洲各國維持緊密交往亦為「不變之優先順序」。鑒於中國於聯合國安理會中具否決權,且近年來中共國力隨著其經濟持續成長而提昇,澳洲認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上(尤其是亞太地區和平與安全)極具影響力。澳外貿部2004年發表之外交政策白皮書亦指出中國戰略之影響力與日俱增,將為影響亞洲未來安定之最重要因素,尤其關於北韓議題及相關六國會談之召開,澳洲總理何華德曾讚揚中國對協助解決北韓核武問題。鑒於中國已承諾給予東協國家農產品進口免關稅待遇,日本及印度刻亦與東協國家洽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將嚴重影響澳洲在此區域之經貿發展,澳洲爰盼透過中國之影響力,協助澳洲與東南亞國家交往。另2005年澳總理何華德曾獲東協同意首次參與東協各國領袖高峰會議,顯示東協已漸接受澳洲係該區域重要成員之事實。
駐澳大利亞代表處、駐墨爾本辦事處、駐雪梨辦事處及駐布里斯本辦事處
請參考「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ACIO,網站:www.australia.org.tw)
較台灣快2小時(10月至3月日光節約時間較台灣快3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奇寶寶臺灣發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